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记者高文峰 黄华 1月15日,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落下,给大地披上一层银装。 “咩,咩,咩……”阵阵羊叫声从孝昌县邹岗镇校堂村的一栋羊圈里传了出来,打破冬日乡村的寂静。 羊圈的主人唐根根再次见到记者,一路小跑迎过来,兴高采烈地带我们参观脱贫后新建的房子。 一粒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雨露、养分。而一粒脱贫种子的发芽、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新春前夕,记者走近“小羊倌”唐根根,探寻这个自主脱贫样本深层次的原因,试析这粒脱贫种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因素。 环境一: 万物生长靠太阳 扶贫政策阳光普照 130平方米的新房里,墙壁雪白,地板砖光可鉴人,厨房、卫浴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的生活是我们之前不敢想象的!”何华云感慨。 几年前,笼罩着这个家庭的还是一片阴霾。 1992年出生的唐根根天生四肢无力,属于肢体二级残疾。父亲身患多种疾病,没有劳动能力,常年需要打针吃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母亲何华云。 面对先天残疾的儿子、疾病缠身的丈夫、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何华云成天愁眉苦脸。 举债度日、举步维艰,是唐家当时的真实写照。 2014年春天,和春风同时吹来的还有精准扶贫的好消息,唐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得到了及时帮扶。 2016年,唐根根从武汉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四处找工作碰壁。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家里,萌生了帮母亲放羊、发展养羊产业的念头。 万事开头难。但回家创业的唐根根享受到一系列的帮扶政策: 种植养殖政策,补助2000元; 大学生回乡创业,奖励5000元; 残疾人补贴,一年1200元; 全家医疗保险享受985政策:在县内医院住院报销90%,门诊报销80%,年度自掏腰包总计费用不突破5000元。 “我老伴患有急性肺结核,老是吐血,后来又得了肝炎、肾结石、胆结石、皮肤病,1996年借了10000多元,还了好多年才还清。现在的政策真是好。”何华云说,去年老伴住了几次医院,看病只花了几千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了这些好政策,父亲的病不再困扰全家人,唐根根回乡创业既有政策支持,又有扶持资金,他创业的劲头更大了。 “没有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家的今天。党的政策就像阳光,照亮了前程,看到了希望。”唐根根动情地说道。 环境二: 雨露滋润禾苗壮 精准帮扶排忧解难 翻开唐根根的记账本,最上面记录的便是孝昌县委书记吴琼的电话。 2017年6月,在邹岗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时,镇党委书记邓胜堂汇报唐根根养殖遇到的困难时,吴琼当即要求相关部门现场调研,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唐根根家原来的羊圈离村民很近,属于限养区,必须搬迁。可要做新羊圈困难重重,土地和资金成为两个最大的挡路虎。 为流转新羊圈用地,专班会开了10余次。农户思想不通,专班人员只能一次又一次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说实话,太难了,我和儿子都想放弃,我和左宣委至少说了4次放弃算了!”何华云说,我们自己都想放弃,但他们一直坚持。 何华云说的左宣委,是邹岗镇镇党委宣传委员、工会主席左新安,他是唐家的包保干部。 “我对口帮扶,但不是我一个人努力,在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全力支持下,为唐根根争取到老羊舍拆除补助款和建设费61万元。”左新安介绍。 土地流转了,建设资金也到位了。2018年春天开始建设,6月份新羊圈就竣工了。 “从跑立项到建设到搬迁,左宣委全程都在为我们奔波,个中艰辛我永生难忘。做羊圈的时候吴书记一个星期来一次,关心建设情况。”唐根根说,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他建不了新羊圈。 2000平方米新羊圈的建成,唐根根如虎添翼。 环境三: 汲取养分果满枝 知识是力量的源泉 有了新羊圈,唐根根扩大了养羊数量,最重要的是,下羊羔时,再也不担心像之前在旧羊舍那样冻死了。 翻开唐根根的工作笔记,上面记录着养羊知识:饲养、免疫、配种、怀孕、产羔……密密麻麻一大本都是唐根根用仅能写字的左手完成的,字迹十分工整。 “家里再穷,借钱我也要让他上大学。本来身体就不好,再没有知识怎么办?”不管家庭多么困难,但何华云支持儿子上学的信念从未动摇。 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唐根根热爱学习的劲头丝毫不逊健康人。县里只要有培训,他一次都不落下。遇上不懂的问题没有老师就上网查,认真做好笔记,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如今的唐根根已成为一个养羊专家。 去年,唐根根家羊群发展到400多只,为了发展生产只卖了少量的羊,收入50000元。今年元月份卖了310头羊,收入10余万元,还存栏500多头羊。 脱贫后的唐根根,还牵头成立了根根农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奔小康。 眼前的唐根根,越来越自信,个子长高了,走路也比之前稳多了,甚至可以小跑起来。告别时,他站在雪地上跟我们挥手道别,漫天的风雪也吹不走他脸上灿烂的笑容。 短评 把自主脱贫种子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唐根根的脱贫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肢体二级残疾,路都走不稳的人,到如今的养羊专业户;从摇摇欲坠的旧房搬进如今宽敞明亮的新居,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根根尽管身有残疾,但是非常热爱学习,能够吃苦耐劳。过去的唐根根,犹如没有合适生长环境的种子。这粒自主脱贫的种子,一旦撒到希望的田野上,遇到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养分的供给,立马就会展现“种子的力量”。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帮贫困群众找到致富门路,增强“造血”功能,是最长情的帮扶。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精准扶贫就是找准对象,分类施治,对症下药,让最贫困的群众最先得到最有力的帮扶。 只有营造出让自主脱贫的“种子”合适的生长环境条件,把种子撒在希望的田野上,“种子”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直到结出硕果。这样,不仅能让帮扶产生最大的效益,而且脱贫的基础更牢固,也更加可持续。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