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间。对于一座城市,却凝聚了太多的过往与回忆、光荣与梦想。
1986年,国务院批准应城撤县建市,应城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应城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在蒲阳大地上奋力书写自己的“建城史”。30年,时光流转,岁月沧桑,应城的城市建设从百废待举到化茧为蝶,一个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应来之城、养生之城的现代城市正日益呈现在世人眼前。
大气建设:魅力小城展新颜
一条条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脚步的最好见证。
楼老、城小、路窄,这是30年前老应城的概貌。
城美貌秀、楼新楼阔、路宽且畅,这是今天新应城的容颜。
今天的应城,城市建成区面积从4平方公里扩大到32.79平方公里,人口从5.22万发展到22.26万。
1986年以前,应城的城区道路共有16条主要街道、12条巷道,长度15140米。建市当年,应城委托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第一部《应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众星捧月,组团式”,“一城三片十镇”的城市建设发展格局,拉开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主体框架。
1994年,应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创“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再造一个应城”的设想,兴建了全长4000米的汉宜大道,形成了 “一线串珠”、 “众心捧月”式的工矿城市发展格局。
1999年以后,应城市民心中多了一个概念:南区。应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决定在汉宜大道以南,盐水港以西,长荆铁路以北,大富水河以东,规划建设城南新区。如今,汉宜路以南城市新区亮丽展现在世人面前,金港一品、海山应置城、北美城市花园等一大批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处处展示着现代都市的壮美与繁华。
“十二五”期间,应城以加快主城区改造,建设城南新区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广场大道、长荆大道、东大街、汉宜大道、粮贸街、育才路等实现刷黑和绿化升级,城南新区以武荆高速连接线为轴心的“三纵九横”道路及排水管网全面完成,同时新建了城南大道向西延伸、长荆大道向西延伸等道路工程,拓展了城市发展骨架。
精细管理:宜居宜业润民心
现代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30年来,应城的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日趋完善。
污水、垃圾治理成效显著——
建市之初,应城排水管道里程短、口径小,难以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2009年开始,应城市委、市政府先后新建了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实现日处理能力6万吨,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老城区逐年开展老旧管网更换,提高污水收集率,新城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为了破解“垃圾围城”之困,2014年应城引进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供水能力逐步提升——
新中国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应城全城仅靠一个50吨容量的水塔供水,70%的居民吃不上自来水。1982年竣工的自来水厂,一期日供水1.5万吨,缓解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应城建设了城南新区第二水厂,改造了一水厂,实现了日供水规模15万吨,新建和改建供水管网100多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供水能力和用水需求矛盾日益凸显。2013年,应城市作出汉江引水工程的战略决策,投资6.69亿元,输水管线长44.39公里,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全线贯通并试运行。这标志着千古汉江将永远滋润这片沃土,结束了应城人民生活用水短缺的历史。
市容市貌管理不断加强——
从解放初期到建市之初,应城街道清扫工作和废弃物收用工作主要靠简单的手工工具操作,靠人力运输。
随着城市环卫专业队伍的发展壮大,环卫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开始,应城蒲阳大道等14条道路实现市场化保洁。
到2015年,该市投入4321.59万元购买环卫清扫保洁服务,街面清扫保洁率、垃圾收集清运率均达100%。
绿色发展:园林城市魅力显
绿色,是应城鲜明的符号,更是应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呼唤。
走在夏日的蒲城,宛如玉带的富水河绕城而过,两岸层林叠翠,枝繁叶茂。人民公园、文体公园、蒲阳公园成三角之势分布城区,游人如织。老县河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实现了从“臭水沟”到“观光带”的蜕变。
各具特色的道路绿化为应城绘就了一道道美丽风景。广场大道金桂飘香,汉宜大道雪松吐翠,长荆大道含笑迎宾,世纪大道花团锦簇,古城大道玉兰坠露,蒲阳大道香樟宜人,体育场路红叶如焰。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
2012年来,应城市按照以人为本、绿色养生的理念,确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大部署,全面启动创园工作。
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用于绿化建设。目前,应城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30余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6.2%,绿地率达到3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2平方米。 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推进华能热电与域内盐化企业电汽联供,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超过349天,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III类。
今年5月28日,应城被住建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牌匾。这是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后,应城获得的又一响亮名片。
应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高。
历史总是踏着泥泞和坎坷而履新。站在三十而立的节点上,应城乘蒲骚遗韵,让老城区更加有古韵、让新城区更具现代感,城建的脚步铿锵有力。
“未来五年,我们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实施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等七大工程,为打造“全国四区”、建设“五个应城”提供有力保障。” 应城市城乡建设局局长陈晓明说。
[更多精彩,尽在安陆网 www.anluw.com]
责任编辑:陈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