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昨天上午,10尾成年中华鲟和1000尾中华鲟幼鱼坐了6个小时长途汽车,从荆州来到武汉长江边上,然后坐着“滑滑梯”,欢快地游进了长江母亲的怀抱。10尾成年中华鲟身上植入了定位追踪器,行踪随时能被科学家监测到。 这是武汉首次人工增殖放流中华鲟。 放流享受“贵宾待遇” 3月1日,长江流域又进入了一年一度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至6月30日结束。 昨天,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农委等,在位于武汉江滩三期的渔政码头进行人工增殖放流。 除了放流胭脂鱼1万尾、规格1斤至2斤的四大家鱼2000多尾,这次还来了往年没有的贵客、稀客,那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活化石中华鲟。 为迎接贵客,趸船上架起了半米宽的放流槽。过去放流四大家鱼和胭脂鱼,就是简单地把装鱼的塑料水袋打开,直接往江里倒。 吸着氧从荆州来汉 10点左右,一尾黝黑皮肤、胖墩墩的中华鲟正躺在运输车里吸氧,被工作人员夹进担架里,搬到放流槽上。伴着槽中哗啦啦的流水,中华鲟一阵扑腾,滑进了长江,入江后使劲拍了拍尾巴,溅起水花,似乎在向船上的人告别,然后游向深处。 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基地太湖试验场罗江介绍,这10尾中华鲟成鱼,最大的19岁,身长2.8米,体重300多斤,其他的6岁至10岁,一两百斤重。1000尾鱼苗都是4个月大。 它们都是在荆州基地繁育的。从荆州到武汉,两辆各载着6吨水和氧气罐加5尾大中华鲟的专用活鱼运输车开了6个小时。 体内植入了追踪器 这10尾成年中华鲟来汉前做了个小手术,科学家在它们腹部开了个小洞,植入了编号不同、能显示水深的超声波定位器,电池可以用6年。 追踪器呈圆柱形,约三分之一筷子长。通过这个内置小仪器,中华鲟不论游到哪儿,都能和人类“保持通话”。长江沿线建有多个监测站接收“鲟信号”,看看它们是不是入海了,是不是回来了。信号只能在淡水运用,中华鲟如果游进海里,便会失联。 天敌其实是人类 在人工基地生活了上十年,一朝被放养,中华鲟还能适应野外生存吗?市农委渔政处向军说:“鱼苗太小,生存能力可能弱一点,成鱼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它们的未来充满了艰难险阻。” “作为一亿五千万年前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鲟的天敌很少,适应大自然不成问题。中华鲟现在的天敌是人类。”向军说,投入大自然的中华鲟,面临的是恶劣的生存环境。从江到海,从海到江,几千公里长途跋涉,长江渔网多,近海捕捞强度也不小,加上饵料减少、水质污染、产卵场被破坏、误伤误杀,中华鲟生存不易。 关注大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achuwang),给你有用有趣有料的资讯,还有好礼天天送。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吧。 ![]() [安陆网新闻中心 www.anluw.com]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