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1月6日,武汉协和医院病房。嘎子被困在病床上,站不起来。一张清瘦干净略带羞涩的脸,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 多年来,嘎子的下腹一直“打着包”,先天膀胱外露,泌尿系统残缺,只好用卫生纸和塑料袋包裹着。 这种罕见的先天畸形让他一出生就遭遗弃。黄陂前川街一对拾荒夫妇把他捡回家,拉扯他成人。 故事的起头就已非比寻常,更让人惊叹的是,后续发展竟也超出常理…… | 病房里面他爱笑 | 不喊疼痛不哀叹 上月6日,距20岁生日还差10天,嘎子揣着2300元钱,从杭州坐十几小时硬座,来到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诊断很快出来:罕见的泌尿系统畸形。膀胱、双侧输尿管外露,需要复杂的修补、整形手术,以及后续系统的康复治疗。 手术前,老家政府打来79640元社会捐款。上月21日早上9点,嘎子被推进手术室,晚上10点才出来,3天后接受了第2次手术。 虽然心理上已有足够准备,1月6日中午,医生揭开嘎子腹部层层叠叠的纱布时,武汉晚报记者还是震惊了:小肚子上打着巴掌大的“补丁”,交叉纵横的缝线像两条巨大的蜈蚣趴在上面,4根筷子粗的引流管一直垂到床边。“补丁”的边缘,露着一个拇指大的洞。 嘎子的坚强令病友惊诧。手术结束当晚麻醉解除,他几乎没哼过。下腹打着 “补丁”,换药时要用纱布塞进“洞”里清洗,五官因疼痛扯得变形,他还是不哼一声。
病床上的嘎子 图:武汉晚报记者杨涛 嘎子很爱笑,病房里从未听过他的哀叹。护工打盹了,嘎子宁愿渴着也不肯将护工叫醒;病友为他递杯水,送来一个水果,他都会轻声道谢。 | 转战京沪杭打工 | 勤快赚钱像没病 ▼ 随着采访的深入,越发发现嘎子的不一般,他竟然拖着残缺不全的身体,全国各地打工,做保安、当缝纫工、送快递、当铆工……竟没有人发现他是一名病人! 嘎子自豪的说:“我特别能吃苦!”16岁时,他在家帮人守水果摊,每天早上4点起床,用热水和毛巾将伤口清洗干净,在下面垫上厚厚的卫生纸,剪开塑料袋在肚子上缠上一整圈,再用鞋带捆好。这些步骤通常得1个小时。 一整天守摊,给伤口换纸是个难题,不是渴得不行了,他就不喝水。等到深夜回家,塑料袋已经粘在伤口上,每次撕的时候都痛得他龇牙咧嘴。 嘎子到北京时,也不满17岁。第一份工作是小区保安,他担心住集体宿舍会暴露病情,他在小旅馆住了3天,又换了一间私房,月租金240元,公司承担一半。 那间私房的卧室只能摆下一张床,但有单独卫生间,清理伤口很方便。嘎子依旧白天不喝水,下班回宿舍“打包”,没人知道他的病情。 这份月薪2600元,刨去吃用,一个月能攒1000元。 一次,嘎子推岗亭门,门上玻璃落下来,一块约10厘米长的碎片刺入他的手臂。在医院躺了8天,公司承担了4万医疗费,嘎子自己掏了8000元。不久,公司辞退了他。 回家过完年,嘎子跟着三姐去了上海,在三姐打工的缝纫厂剪线头、踩缝纫机,后来又去了杭州。 在杭州的汽车方向机厂,嘎子加工一个零件两角钱,每个月能拿4500元,整个车间两成工人能拿这么多,嘎子很自豪。“只要自己肯吃苦,勤快点,不会过得比别人差。”在工厂4月至6月的生产淡季,嘎子还找了一份兼职:快递。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辛苦劳作,嘎子脚掌上布满了厚厚的茧。 一趟跑下来5个多小时,能挣两三百元。嘎子一天跑两三趟,有时候从早上5点忙到深夜12点。 快递的辛苦不言自明,但嘎子依旧如故,又瞒过所有人。 “虽然辛苦,但我凭劳动吃饭,觉得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只要谈起打工经历,嘎子的话就特别多。 | 伤口感染的剧痛 | 他不止一次想轻生 ▼ 谁能想到,这名阳光少年的童年无比黑暗,曾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死。 小时候,因为身上有股尿臊味,村里孩子经常追在他屁股后面喊:“没爹妈的孩子!”“有病的残疾伢!”嘎子捂着耳朵拼命往前跑,躲到没人的地方哭。 同龄孩子都去上学了,嘎子也闹着要去。“你这身体,别人不收……”养母王燕玲抱着他,红了眼睛。12岁那年,嘎子再次说起想上学,王燕玲第一次把他的身世和病情告诉了他,嘎子当场懵了,再也没提过上学。 每年夏天,嘎子的伤口都要感染两三次,剧痛时就像肉被盐腌一样,惟一的医疗手段是用点消炎针和止疼药。14岁正值青春期,嘎子第一次想到了死。那年秋天,他在水库大堤上坐了整整一夜,想跳下去,又很害怕。 第二天早上,他垂着头回了家。养父丁赞国找了他整整一夜。 说起这段经历,嘎子有些不好意思。停了一会,他突然扬声说道:“多亏我的爷爷奶奶,没有他们,我活不到今天。”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身在黑暗心向阳光,这是嘎子的写照。 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嘎子就改口叫丁赞国、王燕玲“爷爷、“奶奶”。这让这对夫妻有些失落失望。丁赞国对记者说:“我宁愿嘎子叫我一辈子爸爸。” 即便如此,他们对嘎子却从不马虎。家里一直穷,没法治病,王燕玲每天早晚两次,用温盐水帮嘎子冲洗膀胱,一直洗到他14岁。 “这种土办法还真管用,嘎子的膀胱居然从没发炎过。” 但是,盐水染得膀胱疼。每洗一次,都是在伤口上撒盐,嘎子每次都哭着求妈妈别洗了。王燕玲看着孩子哭,心疼得也跟着哭。嘎子至今记得那种撕心裂肺地痛。 和其他孩子一样,季节转换时嘎子也常常感冒发烧。没钱看病,丁赞国就自己买药给嘎子打针。 他先在自己身上试,第一针扎下去,因扎不准血管,鲜血直流。扎了十多次后,他终于“学会”了这门“技术”。后来嘎子发烧感冒都是父亲给他打针。 | 这对贫困夫妻的善良坚韧 | 开启这段生命奇迹 ▼ 其实嘎子并不是这对夫妻唯一的孩子。 1996年12月16日,丁赞国乘车到前川街买药,在长途汽车站看到很多人正在围观一个弃婴。“孩子被放在一个鞋盒子里,脐带都还没剪掉。”丁赞国家里有4个孩子,最小的儿子才5岁,他觉得孩子可怜,想着也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没有犹豫就将孩子抱回了家。 当晚,丁赞国发现嘎子小便从肚脐眼滴出,夫妻俩吓一跳,第二天把嘎子带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是先天性膀胱外翻、尿道上裂。“医生说这种畸形儿的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很难活过10岁。” 邻居都劝丁赞国夫妇趁早甩掉这个包袱。但夫妻俩没这么做:“好歹也是条命,能活一天我们就要养一天。”丁赞国给孩子取小名“嘎子”:“名字起贱一点,好养。” 但还是难养,家里太穷。起先丁赞国靠养鱼为生,鱼塘被大水冲毁后,他只好捡破烂,一天赚二三十块。王燕玲则找了份环卫工作。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为了生计为了嘎子,丁赞国说自己一天要翻七八十个垃圾桶 昨日上午,记者前往嘎子的家:位于黄陂前川街的一间廉租房。在街上转了几圈才找到丁赞国,他正冒着寒风“加班” 捡破烂。 “多捡点多换几个钱好给嘎子治病”,丁赞国边说边打开家门。一家七口就住在这间50平方米的房子里,桌椅、电磁炉、水杯等家当几乎都是丁赞国夫妇一点一点捡回来的。 昨天在丁家,谈起嘎子这20年遭的罪,丁赞国和王燕玲忍不住红了眼眶:“不管手术做得怎么样,只要嘎子活着就好。” 值得期待的2017 ▼ 这次,嘎子请了三个月假回汉手术,工友们都盼着他早点回去上班。工作带给嘎子的,不仅是钱,还有友情,以及很多令人快乐的东西。 在上海,他和车间里几个年轻人走得很近,工休时间约着一块玩,分享音乐,自己烧饭做菜,煮皮蛋瘦肉粥。 在杭州,他去游览了西湖,和杭州人一起为G20骄傲。他把上海的工友王林雨叫到杭州一起打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嘎子买了电脑,经常百度;他喜欢上网追剧,打英雄联盟,听流行歌曲。他还买了二手苹果手机,联系好友,接收各种新鲜信息,这冲淡了他心里的阴霾。嘎子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近。一阵阵喜悦正向上浸润,滋养着他的心灵。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017年的嘎子,正在一步步闯过手术关,他期待着。 编 后 ? 出于保护受访人的考虑,本报道只用了他的小名。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专家说,这种病例,正常情况应该在出生72小时内做手术,否则各种并发症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嘎子能活到今天是一个奇迹。 责编:许宝月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