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看点 不打电话不钓鱼,全新电信诈骗手法已经出现!上海白领丁小姐10万多元的余额在一夜间归零,国企高管一夜间被转走了28万元。两人都是卡从不离身,密码也从未泄露,转账都用U盾,上网也都是专业版的网银。那么卡里的钱怎么会凭空消失呢? 先看这段视频:
上海年轻白领丁小姐早上7点起床,看见手机上有两条来自银行和手机运营商的短信,发送时间分别是凌晨3时43分和4时12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起初她以为是发错了并没有在意,保险起见丁小姐查了一下自己的账户,发现自己10万多元的余额在一夜间归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陈先生是国企高管,他也在一夜间被转走了28万元。 两人都表示,自己平时特别注意用卡安全,卡从不离身,密码也从未泄露,转账都用U盾,上网也都是专业版的网银。那么卡里的钱怎么会凭空消失呢? 简单粗暴的“撞库” 丁小姐的噩梦并没有完。在余额被盗之后,她还遭遇了信用卡被盗刷,甚至“被申请”了7万元的浦发银行万用金贷款,而这些债务,自然都算到了丁小姐的头上。 记者在一年多的跟踪采访和调查之后,终于搞懂了这种手法更隐蔽、危害性也更大的全新骗术—— 犯罪分子找来一些黑客编写程序,用批量生成的电话号码去扫各类网站,把电话号码所对应的登录密码扫出来。这在业界被称为“撞(数据)库”。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得到了用户最关键的登录信息,相当于偷取了用户的网络身份。撞库的速度也很快,每分钟就能跑1000个,成功率在50%以上。 利用撞库攻破密码登录了网银之后,要想转账,绕不过的还有一步——随机验证码。现在的金融机构采取的都是双因子认证,也就是说有两把钥匙,其中一把钥匙是用户自行设置的密码,这是只有用户自己知道的;第二把钥匙是银行随机发送到用户手机的验证码,这是用户和银行事先都不知道的。只有这两把钥匙同时开锁,才能顺利使用转账等金融业务。 要拿到验证码,自然需要再攻破你的手机,读到你的短信。于是犯罪分子登录用户的手机营业厅,开通短信过滤和短信保管,以此读到用户短信。这也就是为什么丁小姐深夜收到了那两条通知短信。 全新作案手法:“换卡” 在警方的提醒下,运营商发现安全漏洞,关闭了相关的短信过滤和保管功能。原本以为,犯罪分子这下可以偃旗息鼓了,但谁料到他们又“开发”了全新的作案手法:换卡。 犯罪分子攻破了受害人的网上营业厅之后,以受害人的“名义”申请了4G换卡业务。 运营商一般默认登录人就是持卡人本人,再加上随机动态码的验证,因而跳过更多身份验证的环节直接就可以把卡快递到指定的地址。新卡在持卡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寄到了不法分子的手上。而当新卡一旦被激活,真正的持卡人手上的这张卡就自动失效了。 3.2亿条信息被攻破 采访中记者得知,此次警方从犯罪分子手中截获的已被破解的用户信息有3.2亿条。如果按照我国平均每人拥有一个手机号码来算,3.2亿条信息,意味着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的信息已经被泄露或者被攻破。 好在上海黄浦警方及时破案,阻止了这批数据的进一步泄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警方从海南将本案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带到上海。据说抓捕的时候,有人还在“撞库”呢。 防范提示▼▼▼▼▼▼▼▼▼▼▼▼▼▼▼▼▼▼▼▼▼▼▼▼▼▼▼▼▼▼▼▼▼▼▼▼▼▼▼▼▼▼▼▼▼▼▼ 各网站密码 不要相同 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泄露形势,我们自己能做什么?警方建议: 1、保证密码足够复杂,并妥善保管,防止泄露; 2、各网站密码不要相同; 3、一旦发现手机不能用,立即将银行卡挂失; 4、设置转账限额,调低信用卡额度。 ▲▲▲▲▲▲▲▲▲▲▲▲▲▲▲▲▲▲▲▲▲▲▲▲▲▲▲▲▲▲▲▲▲▲▲▲▲▲▲▲▲▲▲▲▲▲▲▲▲▲▲▲▲▲▲▲▲▲▲▲▲▲▲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网警发布!史上最全:八类60种通讯网络诈骗手段 互联网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所觊觎,其利用各类通讯网络诈骗伎俩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令人防不胜防。警方在加大破案打击力度的同时,悉心收集各类常见案例,对犯罪伎俩进行揭批并整理成册,希望对大家的防骗、识骗能力提升有所裨益。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一、仿冒身份欺诈: 通过冒充伪装成领导、亲友、机构单位等身份进行欺诈。 1.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冒充亲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4.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5.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6.伪造身份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8.“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二、购物类欺诈: 通过以各种虚假优惠信息、客服退款、虚假网店实施欺诈。 9.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10.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1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14.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15.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信息,需事主提供。随后送“货”上门,事主签收后,再打电话称其已签收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三、活动类欺诈: 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布各种虚假活动,引诱用户参与进行诈骗。 16.发布虚假爱心传递: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网络上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电话是诈骗电话。 17.点ZAN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ZAN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社交工具平台上,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四、利诱类欺诈: 以各种诱惑性的中奖信息、奖励、高额薪资吸引用户进行诈骗。 18.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9.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0.兑换积分诈骗: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诱使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1.二维码诈骗: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2.重金求子诈骗: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缴纳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3.高薪招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4.电子邮件中奖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即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五、虚构险情欺诈: 通过捏造各种意外不测、让用户惊吓不安的消息实施欺诈。 25.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便按照犯罪分子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6.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不知所措,按照犯罪分子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7.虚构手术诈骗: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子女或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犯罪分子指示转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8.虚构危难困局求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病重、生活困难等虚假情况,博取广大网民同情,借此接受捐赠。 29.虚构包裹藏毒诈骗: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30.捏造淫秽图片勒索诈骗: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账号邮寄给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勒索钱财。 31.虚构小三怀孕做流产:犯罪分子冒充儿子发送短信给父母,充分利用老年人心疼儿子的特点,诱惑受害者转账。 六、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 针对日常生活各种缴费、消费实施欺诈骗局。 32.冒充房东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33.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34.电视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部分群众信以为真,转款后发现被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35.购物退税诈骗: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36.机票改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37.订票诈骗: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以“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实施诈骗。 38.ATM机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粘贴虚假服务热线,诱使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39.刷卡消费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设套,套取银行账号、密码实施犯罪。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24小时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