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获取相关服务
快捷登录入口 安陆论坛 安陆人才网(本地专业招聘平台) 安陆房产网 安陆信息网


网站改版升级中!

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03号

新闻频道› 安陆周边

激越发展“第一动力”

2016-8-29 12:32| 发布者: 安陆网| 查看: 431| 评论: 0|来自: 孝感日报

摘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不仅被置于发展理念的首位,也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亦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战略孝感实施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不仅被置于发展理念的首位,也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亦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战略孝感实施,围绕创新驱动,充分整合创新资源,有效发挥创新优势,全力激活创新潜力,加快建设创新城市,孝感不断收获经济发展新动力。

 

  (记者管淳 蒋润涛 朱婧婧)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机遇在创新、动力在创新、希望还在创新。

 

  创新发展,后发的孝感,才能变“厚发”的孝感。

 

  市委2012年11月提出“五跨五城”战略路径,2013年编制《推进“五个跨越”、建设“五个城市”纲要》;2015年9月,把握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动力跨越加快建设创新城市的意见》。《纲要》《意见》明确创新发展的路线图。

 

  以建设“创新城市”为目标,孝感,坚持创新驱动,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优势,激活创新潜力,不断增添思想红利、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和科技红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资源集聚效应,孝感打造创业沃土,澴川大地“第一动力”更加澎湃。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7.5亿元,同比增长11.4%,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1家;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42项,资金2161万元;申请发明专利997件,居全省第4位;转化科技成果7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亿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通过中期评估,“知识产权孝感模式”在全国推广……

 

  着力打造“创新城市”的孝感,激情与智慧相生共荣,擦出绚烂火花。

 

  澎湃动能 打造发展新引擎

 

  提高城市竞争力,只有围绕孝感主导产业,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的兴旺才有坚实之基。

 

  日前,位于安陆经济开发区的湖北爱仕达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碌地把一箱箱不锈钢炊具集中装箱上车,销往全国各地。在这里,丝毫感受不到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寒意”。

 

  落户安陆10余年的爱仕达累计投资6亿元技改扩能,研发了核晶陶瓷无烟油炒锅等50多个系列100多个新产品,形成了年产不锈钢制品和铝制品各1000万件的产能,产品出口美国和欧盟等地,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爱仕达的成功“逆袭”,是我市坚持走创新兴企之路的生动实践。

 

  科技为传统产业转型再出发开辟“一扇窗”,也“撬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活力“因子”。

 

  市高新区内的华工高理公司系国家“863”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是国内唯一掌握热敏芯片制造和封装工艺核心技术的企业,已建成的全球最大温度传感器生产基地,彻底扭转了过去由日美垄断、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孝感易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聚己内酯的唯一企业。公司积极开展技术创新,首创高品质乳酸酯绿色生产工艺,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电机软启动行业龙头企业,创办了湖北省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取得4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其中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高压交流电动机电磁调压软启动装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

 

  围绕产业创新,我市着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程,优势产业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成功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6家骨干龙头企业全部入选国家半导体战略联盟、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成功突破50亿元大关、生物医疗产业成立了首家市级产业创新联盟。四大产业总体规模占全市高新产业的80%以上,平均增速超过12%,呈现集群化、高端化的发展态势,有效撬动了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编制创新规划,着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科技创新一路前行,科技种子处处播撒发芽,我市一大批行业龙头和技术创新领军企业茁壮成长,以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节能环保、新能源和高技术服务业为辅助产业的产业结构蔚然成型,2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型航母”。

 

  构筑新境 增添发展新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灵活的体制机制是创新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和重要保障。建设创新型城市,就要以改革促创新,营造良好科技环境,为创新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银行及时的信贷支持,解了我们技术研发的资金之渴,公司在业内首创的固体米酒产销两旺。”孝感一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俊平介绍,去年在招商银行孝感支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下,固体米酒及时批量上市,销售额达4000万元,同比增长30%。

 

  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市以金融创新突破,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把支持政策惠及每一个创新创业主体,出台了《关于推进孝感市银行业加快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的指导意见》,通过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高融资额度等手段开辟了科技型企业融资绿色通道,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政策体系的建立,筑牢了发展的基石。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推出了增加资金扶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新政策、新举措。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孝感市支持高新区建设创新三十条》等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同时,改革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在全省试点推行科技创新券政策,极大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2014年10月,中碧公司申报的“高氨氮复杂成分合成氨工业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市民营企业首次获此殊荣,企业也迎来一次“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2012年,孝感积极争取获批新建了全省市州首家国际科技合作园——孝感国际科技合作园。合作园采用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最终将园区打造成孝感高端企业、人才、研发机构的集聚区,建成武汉城市圈国际科技合作的样板区。目前,全市国际合作领域拥有科技型企业13家,国际合作企业年产值达到2.35亿元。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相关科技型企业获得专利40余项,攻克技术难题10个,取得经济效益10多亿元,有效促进了全市高新产业提档升级。

 

  与此同时,我市科技型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主动“走出去”,通过设备输出、共同研发、并购收购等方式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去年9月,湖北富邦科技公司通过收购荷兰Novochem公司,吸收了该公司所有专利技术及研发人员,其市场和资源也全部纳入富邦公司,有效促进了公司技术、产品发展,为富邦产品顺利出口欧洲打下了良好基础。湖北康欣公司与德国迪芬巴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制造了世界首条年产27.5万平方米高强度定向结构板生产线。两家公司还合作研发了废单板制造高强度定向结构板和年产20万方优质集装箱底板自动组胚生产线,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激活要素 迸发发展新能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这是一个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星火必成燎原之势。

 

  为吸引和留住领军人才落户孝感创新创业,市委、市政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敢于突破的勇气,制定出台了《孝感市“槐荫人才”计划》。“槐荫人才”计划根据每一类人才成长的不同特性,逐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方案,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明确了方向。

 

  人才引进不易,引进后更要用得好,留得住。我市相继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每年拿出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奖励,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重点产业创新团队予以岗位津贴资助,开展“突出贡献人才奖”评比,完善科技奖励办法,增设“创新创业奖”,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优秀大学毕业生聚集到孝感。

 

  “从事新型内燃发动机技术研究10余年了,其中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件,领取20万元奖励;另外申请的11件专利获得专利申请补助资金1万多元。有了这笔钱,我就可以继续我的研究了!”市高新区居民肖光宇领取到专利奖励、资助21万元,激动不已。

 

  自2013年8月,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不断加大专利奖励、资助力度,明确规定对新获授权的发明专利最高奖励8万元,对新申请的发明专利每件最高资助3000元。2013年以来,全市共兑现专利奖励、资助资金570余万元,推动全民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孝感创造” 不断涌现。

 

  科技成果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形成生产力,也只有走“引智借脑”的路子,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端科技领军人才“亲密接触”,才有创新发展的动力。目前全市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7家企业参与6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企业拟加入LED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均居武汉城市圈第2位。

 

  我市着力推进科技企业创新与培育工程实施,突破过去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单个企业的传统做法,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势产业集聚区与院士专家团队对接办法,推动全市25个优势产业集聚区全部植入院士专家团队;从单点突围到整体发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递次孵化体系日益完备;组建了孝感首家众创空间——澴川创客,成立了“孝感科技众创联盟”。目前,我市建成省级研发平台51家,科技孵化器13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42家,创新基因愈加活力迸射,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

 

  湖北宇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湖北工程学院引进成果转化的锂离子电池项目投资3亿元,项目从落户到正式开工不到5个月,彰显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命力;华中农业大学研制的“米渣中提取多肽蛋白科技成果”落户大悟县,总投资5.16亿元,极大带动了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让人们看到,“武汉研发,孝感转化”的通途遍洒阳光。

 

  轨迹可循,成果可证,未来可期。一个创新之城的现实图景已在澴川缓缓打开,为经济发展铺就坦途、铸造辉煌。

 

  孝感,这座孝感动天的文化名城,在建设创新城市的实践中,正焕发着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更多精彩,尽在安陆网 www.anluw.com]
责任编辑:陈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0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