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提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并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绿色与发展统一,向绿色要新的增长点,向绿色要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集约发展和节能降耗减排,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好最大的发展。”今天,孝感正在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的道路上豪迈前行。 记者周应涛 毛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大战略思想,2013年夏天视察湖北时更是寄予殷切希望。 落实总书记嘱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省委、省政府将“绿色决定生死”作为发展的重大遵循,并置于“三维”纲要首位。 绿色转型,释放生态红利。孝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举措来抓,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发展战略—— 修订完善《孝感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120平方公里保护区控制性规划; 编制《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府、澴河流域(孝感段)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孝感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可吸入颗粒物”、“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等环保考核指标,纳入市县乡三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企业信用、项目论证和有关创建、创先评优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 恢宏的顶层设计,彰显全市上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决定生死”的决心和行动。先试先行,魅力孝感已迈出生态建设豪迈步伐。 生态向“绿色”转变 水,是一个城市流动的音符,是生命的源泉。 孝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体生态建设和保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市政府主要领导曾亲赴北京积极争取,将我市澴东湖泊(王母湖、野猪湖、童家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成功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3-2015年),已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07亿元,实施项目27个。如今,澴东湖泊“一湖清水好风光”,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二五”期间,我市完善了重点湖泊、流域保护性开发长效机制,推进汉江、府河、澴河、汉北河、大富水和汈汊湖、野猪湖、王母湖、白水湖、东西汊湖、老观湖、龙赛湖等主要河流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作。目前,我市已建成安陆府河、汉川汈汊湖、孝南朱湖、应城老观湖、云梦涢水5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面积达到10574公顷,成为名副其实的“湿地大市”。 移步有园,抬头见绿。公园,不仅是城市的绿肺,还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孝感城区董永公园、后湖公园、槐荫公园、邓家河湿地公园、澴川公园、仙女湖公园等“六大主题公园”建设如火如荼。 2007年,槐荫公园一期建成开园。几年来,这座依偎在澴河边的公园越长越大。如今,她已串起槐荫河畔6.5公里绿色生态长廊,成为湖北省最大的城中人工湿地公园。在服务市民休闲娱乐的同时,对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城区蓄水排涝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大主题公园”之外,孝感人民广场、街心公园……这些内容风格迥异的公园,用不同的内涵点缀着我们的城市,满足市民亲近自然,喜爱绿色的天性。 湖北全省逐绿,实施“绿满荆楚”行动,孝感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引擎,全力跟进。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开展以奖代补、创新投融资机制等多种形式,推广政府买单市场运作、规模承包企业经营、林水(路)结合多方共赢、林苗(旅)一体以短养长、多方参与整体出租、项目主导专业队造林、合作组织网络带动、社会融资商业运作、社会捐助群众共建等九种模式,大力推进“绿满澴川”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23.657万亩,占省、市下达计划任务的119.62%。一批批特色基地、景观大道、绿色村庄初具雏形。 2012年,我市正式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3年多来,孝感城区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10.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450多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1.93%,基本建成城市、生态、人居和谐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碧水、蓝天、青山、美城(村),今年5月28日,我市被住建部正式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牌匾。由此,孝感又多了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环保向“绿色”看齐 当前,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市双峰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8.2%,空气清新,是典型的富氧地区。资源得天独厚,但更需要学会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双峰山景区负责人表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里的绿色资源,秉承“不砍树,更能致富”的理念,打造全域旅游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双峰山一日游被正式定位为武汉城市圈重点“精品一日游线路”,保护与发展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三夏”时节,秸秆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弃之可惜,又烧不得,如何用得上? 5月15日,位于安陆工业园的湖北金日生态能源车间生产正忙,昔日被视为废弃物的秸秆、畜禽粪便经过综合加工,变成了一包包生物质燃料和炭基沼肥。而在3公里之外的伟鹏针织公司,刚经过技术改造的两个燃煤锅炉,正采用生物质作为燃料。低碳循环使不同企业、行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通过机械粉碎还田和秸秆资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等方式,如今,漫步在广袤的田野上,已难见焚烧秸秆的浓烟。一组数据印证了这种变化:去年全年,我市秸秆利用量达到209.8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基本消失。 “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共投资14.25亿元,实施减排项目209个;加强城市粉尘、烟尘、细颗粒物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治理,已淘汰黄标车10237辆,淘汰燃煤小锅炉56台、159.87蒸吨。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以前喝的水,颜色偏黄,味道苦涩。”村民李友芳说,“水质有问题,村民患结石病的特别多。”去年春节前夕,孝昌县陡山乡陈庙村的村民们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他们最头痛的事终于解决了,大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关乎生死存亡。“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强水污染防治。建立了水污染事件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建立水利开闸调度、预防和处置跨区域水污染事件、水污染防治信息共享等机制。加快了全市城乡污水处理建设,已建成1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3.5万吨/日。 “十二五”期间,我市强化土壤污染的环境监管,制定了城市和工矿场地污染土壤管理办法,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污染场地的环境监管,开展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和城市改造场地污染评估,将建设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内容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二次开发。对污染严重、不适种植、养殖和居住的土地,调整土地用途或实施搬迁,防止污染扩散。在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对粮食、蔬菜基地等主要敏感区和高浓度区进行加密监测、跟踪监测。 我市还以大悟黄麦岭磷矿区为重点区域,开展典型类型污染土壤修复试点,探索开展土壤污染修复。 今年,环保部门还将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和环境违法“零容忍”三大行动,建立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以最严格的执法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经济向“绿色”转型 春和景明,小溪穿村而过,河水清澈;公路两旁的银杏,与清溪横翠、屋舍俨然的村落交相辉映…… 3月29日,安陆市烟店镇王岗村,年过7旬的老农肖连德,看着屋外的美景,直夸安桃线绿化工程搞得好。 自2014年始,安陆采用政府出资租赁土地、业主投资栽植银杏,以“租赁权”换“绿化权”等市场运作办法,先后撬动民间资金2.9亿元,栽植大规格银杏2万余株,打造出百公里的银杏观光长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孝南区朋兴乡朋兴村的上魏湾,一条条村道洁净如洗,村民房前屋后一尘不染。 据朋兴乡负责人介绍,该乡大力实施“清洁工程”,以“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垃圾收集模式,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确保每个行政村的垃圾处理有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经费保障、工作制度等,实现了村容整洁,村貌清新。 发展向“绿色”转身,经济向“绿色”转型。 5月29日,汉宜大道应城市四里棚段,由华能热电厂铺设的集中供热管道正在测试。该集中供热项目建成后,可关停在用锅炉735蒸吨,预计可减少燃煤消耗量70万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近万吨、氮氧化物4800余吨。 今年,应城大力推动盐、碱、硅、氟、热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力争年减少能耗总量5万吨标准煤。 “半年时间累计发电达3万度,相当于节约10.8吨标准煤,减少6.75吨二氧化碳、1.35吨二氧化硫、0.57吨氮氧化物、0.45吨粉尘的排放量。”孝商股份有限公司光伏项目负责人罗建军介绍说,国家政策扶持,供电部门跟踪服务,利用楼顶建光伏新能源电站,节约了用电成本的同时,绿化了家园。 孝感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重要城市,生态建设同样取得了明显进展。安陆市大力推进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基地、绿色通道、绿色能源建设,在孝感率先整市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着力推进城乡污水一体化处理,有力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孝昌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打造生产、生态、生活“三美”空间,形成“十里村庄绿成荫、百里道路林成景、千里河渠林成网、万亩苗木连成片”的全域美景。大悟县成功引进中电投、中广核、大唐新能源等大型企业进驻该县仙居顶、五岳山、擂鼓台、光头山、江家山、大悟山,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促进了该县旅游业发展。 绿色是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标准、发展的路径,绿色生态是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最大的后发优势。 今年5月17日全市城乡绿色发展暨龙头经济现场推进会参观城乡绿色发展现场,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个个紧张忙碌的生产车间,生动展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项目、新平台、新模式、新实践、新理念。以“绿”为底色的孝感画卷中,看到了我市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开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生态环境优势。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两型”社会和大别山试验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强化问责考核,完善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建设4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集中精力打好大气污染整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确保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达标,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省定目标任务。 绿色蓝图已绘就,澴川大地上,全市干群正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湖北”和“魅力孝感”不懈努力。 [更多精彩,尽在安陆网 www.anluw.com]责任编辑:陈曦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