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婧婧)7月19日,安陆市接官乡颛庙村大雨如注,村民秦忠莲走出家门,看了看屋后新建的挡土墙,水从墙上十多个排水孔哗哗往外流,再也不见土石俱下的骇人景象,“可以安心睡觉了。”
可以安心睡觉了,这是全市75起地质灾害发生点793户3036名群众的共同心声。
入汛以来,连续的强降雨使我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险情激增。6月下旬至7月23日,全市地灾隐患点实际发生地灾83起。为了让身处隐患的群众安心生活,我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干部职工、地灾防治专家日夜坚守在险坡、碎石、淤泥现场,与群众一起争分夺秒排除险情,加固整修,重建家园。
防范胜于一切 跑赢地灾瞬间
7月2日凌晨,暴雨倾盆,孝昌县小悟乡万继堂家屋后不断有泥土、碎石被雨水冲刷而下,突然,一个近两吨重的巨石失去平衡,发疯一般冲下来,轰的一声巨响,砸进了万继堂小孙子的卧室。万幸!孩子毫发无损。
“差一点啊!”万继堂至今难复平静。原来,事发当天,蹲守小悟乡地灾隐患点的县国土干部王建林又来监测,力劝万继堂要把靠着后墙的床都挪到外墙这边,当即,床就被移开了。也就是十几个小时的事儿,巨石瞬间滚落,抵在孩子床边。幸好,听了王建林的劝!
7月4日下午5时,大悟县城关镇陵园路中职校后面的凤凰山突发滑坡坍塌,粉质粘土夹杂着碎石土沿山体下倾,在离山脚74米的地方暂时停下来!
这里从未发生过地灾,险情来得如此突然。正在此处巡查的大悟县国土局城区分局干部邓军民立即上报。5日上午,省、市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就带领省环境总站的专家来到现场勘验。5日14时,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16时,11个单位120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动员群众撤离。人撤出来不等于任务完成。24时,山下23栋住房697户2439人沿着安全路线顺利撤出。
16个监测点,国土部门联合孝感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日夜巡回监测,谨防灾害扩大。
地灾的发生往往是瞬间的事情,防范胜于救灾。年初,各县市区、乡镇、村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5月1日前,全市原有203个隐患点的每一户群众都收到了来自国土部门的地灾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确告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撤离,走什么路线,到哪里安置,向谁报告。汛期来临时,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采取市局领导包县市区、县市区局领导包乡镇、乡镇国土资源所包隐患点的办法层层驻守。白天,驻点干部要不停地往返数个隐患点监测,跟地灾防治专家一起指导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夜里,他们数小时要到监测有危险的隐患点观测一次,遇到强降雨,几乎彻夜不眠。村民们都说,每天看到他们,就觉得很安心。
合力除险自救 阻截地灾蔓延
7月17日,大悟县城关镇长征路社区付本国带着我们看从暴雨里抢回来的家。
1日他家屋后发生滑坡,土石瞬时淹到了一楼窗台。2日,市环境监测保护站技术人员抢在雨势间歇的时候,跟付本国一起修了一条长50米沿滑坡带呈倒V字型的简易排水沟,雨水和散土得以分流而下。5日雨一停,付本国自己请来拖拉机清理淤泥,社区干部和附近居民闻讯赶来支援。清运了一二十车的淤泥后,才恢复了家的摸样。
问他为什么不等着政府来救援,他回答得很干脆:小事自己能做就自己做,政府是要办大事情的。
7月18日,安陆市赵棚镇倪庙村杨宗传家,省环境总站的田工已是第四次过来查看。站在初步治理过的斜坡上,他叮嘱杨宗传要随时注意山坡上的树,下一阶段要准备砍掉。这也是一处新的隐患点,6月28日一大早,杨宗传发现屋后土石整整围了有一层楼高,焦急万分的他赶紧跟镇国土所和政府干部报告。儿子在外打工,家里老两口和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平日开销就不宽裕,整修滑坡让杨宗传犯难。镇民政部门干部知道他的难处,第二天就请来挖掘机无偿给他帮忙。老人心里很是感激,跟着五个挑土的工人连续干了三天,抢在强降雨再次来临前消除了险情。杨宗传说:“这个事儿本来就是自家的事儿,但政府真是放在了心上。”
为了帮助村民恢复重建,各地政府部门纷纷争取地灾治理政策支持,孝昌县国土局还争取到政府拨付的50万元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资金进行应急排险处置。对于灾害规模较大、施工难度大的,由地矿中心组织专业队伍施工,3天内完成应急处置,保障灾民安定生活。
“目前,降雨已经过去了,情况比从前好了很多,但我们每天仍在坚持巡查防治,即使没有发生灾害,我们每天下午4点也要向市局汇报,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确保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微信群里,全市各县市区地灾工作信息不断闪烁。
一边巡查,一边防治,全市因洪水诱发的地质灾害潜在隐患逐个被消除。
[更多精彩,尽在安陆网 www.anluw.com]
责任编辑:陈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