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泵站内,机器震动发出轰隆隆的声响;脚底下,渍水哗啦啦地被抽进了汉北河。 麻利地扭下螺丝,接下线头、用砂纸磨好接口处,再一次性地接上线头。吴红林舒展眉头:“自己守护着南垸良种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机器一旦出现故障,水排不出去,群众受灾就会更加严重。”每隔2个小时,吴红林都要检修一次泵机,以免温度过高,烧坏了泵机。 南垸是纯农业乡镇,19300亩良田一马平川,群众种植了大量的莲藕、水稻、黄豆、芝麻、棉花等农作物。由于地势低,雨量稍大,就要向外排涝;干旱久了,又要向内抽水。南垸群众的农业生产,就得靠泵站来保持正常。 “从7月1日凌晨青宫堤泵站开机到现在,他已连续工作了11个昼夜近270余小时。”南垸人大专职副主席田旭光介绍,今年48岁的吴红林,是应城市南垸良种场农办主任,也是南垸青宫堤泵站和红旗泵站负责人,泵机的维护与保养、抽水排涝的重任,一直落在他的身上。“2002年开始接管泵站,每年5月至9月底,吴红林都会来泵站值守。”田旭光说,青宫堤泵站由于条件差,连生活用水都很困难,换了一批又一批人。而吴红林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垸人,自接手泵站后,便坚持到了现在。 6月30日,南垸良种场普降大雨,雨量达162毫米,创南垸历史新高。 7月1日凌晨2点,在家的吴红林坐立不安,他穿上雨衣,独自一人来到青宫堤泵站开机排涝。至此,吴红林把家安在了青宫堤泵站,一守就是十几天。困了,就在旁边的椅子上小眯一会儿;吃饭,也是“囫囵吞枣”式地扒上几口。为了南垸群众19300亩良田不被淹了,吴红林一天24小时坚守泵站,一天也是零零散散最多睡上3个小时。11个昼夜,为护航农作物的“生命通道”,泵站累计向汉北河排水1000余万方。 “青宫堤泵站有4台泵机,最多只能让3台泵机同时运转。电流一旦过大,电压就不稳定。”原本毫无机器原理知识的吴红林,在与“老朋友”青宫堤泵站打交道的十几年时间里,加上对南垸地势、水情的熟悉,俨然成了一位泵站专家。眼睛一看、耳朵一听,吴红林便能知晓泵机是否运转正常。“没有他的辛勤付出和笃守岗位,我们哪儿能睡得着觉啊!”南垸良种场书记丰俊发自内心地敬佩吴红林。(记者沈红明 刘艳 周莹) [更多精彩,尽在安陆网 www.anluw.com]责任编辑:陈曦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