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5日晚,汉川市普降大暴雨,平均降水达111.5毫米,最大降雨量达到176.6毫米。汈汊湖西干渠韩集一主渠虾集闸段出现散浸、管涌和横向裂缝。200多名民兵天未亮便开始装沙袋,万余沙袋等待运往河堤。接到增援请求的驻孝某铁甲旅官兵冒着倾盆大雨驰援,于中午12时左右抵达东虾集闸泵站,展开了一场与洪水赛跑的战斗。 “铁军”决战汈汊湖 “快!快!快跟上!”6日中午12点20分,随着部队首长急促而坚定的命令声,300名子弟兵奔至汈汊湖西干渠韩集一主渠虾集闸段,二话不说,背起村民们事先装好的沙袋就往河堤跑。 瓢泼大雨疯狂地下着,战士们顾不上抹一把脸上的雨水,一路小跑,一袋、二袋、三袋……不少战士抽空把雨衣脱在路边。 大雨中,附近金光村和双凤村的村民自发来到防汛现场,为子弟兵们送上矿泉水。看到战士们的脸上沾上了泥浆,金光村一位老婆婆忍不住喊道:“伢们,莫跑太快了,注意安全啊!” “我们这支部队是一支铁军。今天上午10点20分接到增援汉川的命令后,我们立即组织300名战士往这里赶。通车公路较窄,部队的大车进不来,全体官兵急行军3公里赶到这里的。”政委李军说道。 雨越下越大,岸边的沙袋越来越少,1个小时之后,1万多条沙袋被战士们全部运到了河堤,河堤加固成功,险情暂时解除。 沙袋运送完毕,时间已近下午2点,首长命令部队原地休息。当战士们撤离河堤时,村民们自发地夹道欢送战士,不少村民拉着战士,要他们到自己家里休息,都被婉言谢绝了。 战士们在几家村民的屋檐下席地而坐,吃起迟到的午餐。来自重庆的21岁战士董远洋笑着说: “身体非常疲倦,但一想到堤坝边有那么多老百姓需要我们守护,又觉得不累了。” 正在吃饭时,命令再次传来:汈汊湖南干渠的水位不断上升,已经漫上公路,急需加高堤坝!战士们接令立即转战那里,继续抢险。 “有他们坐镇,我们很安心” 韩集乡金光村村民丁先信的家,离出险情的堤坝处只有不到200米。这两天,他的家被充当了临时的防汛指挥部。 记者在这里看到,客厅被防汛抢险用的编织袋占去了一大半。临时防汛指挥部内人来人往。丁先信的老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搬凳子,一会儿递毛巾,一会儿拿水。 丁先信夫妇的三个子女全部在上海工作,家中仅剩他们老两口。60岁的丁先信正和其他村民以及前来增援的民兵一起,冒雨装沙袋。他59岁老伴在家为临时防汛指挥部服务。 因为放心不下父母,儿女也曾委婉地提出让丁先信夫妇去上海短住,等汛情结束再回来,老俩口没同意。“我们要帮着守着大堤呢!”丁先信说。 这几天,儿女们在电视里天天可以看到关于汉川汛情的消息,心也都揪了起来,于是儿子每天打电话回来了解家中情况。“民兵、还有解放军官兵都来了,好多人都在想办法不让大堤出事。有他们坐镇,我们很安心。”丁先信老伴说。 一个温馨电话:老公你要小心 中午,虾集闸段一片繁忙景象,由村民、民兵和300名子弟兵组成的抢险队伍正分秒必争地与洪水赛跑,一个个沙袋,在河堤上垒起一道新的长城。 在这群奋战的官兵中,马平的身影尤其醒目。担任驻孝铁甲红军旅工兵营营长的他,参加过98年汶川地震抢险救灾,荣立过三等功。后来又参加过2次实兵对抗演习,都荣获了三等功。 他在一趟趟地来回背沙袋的同时,还肩负着组织防汛和保证战士安全的任务。“这真不算什么!我们的部队是人民子弟兵,就是要在关键时刻为人民服务!”马平说。 这位耿直的80后已有16年军龄,他再艰苦的训练都不皱一下眉头的汉子,谈起自己老婆来却深感内疚:“做为一名孝感女婿,我是不合格的。一年365天,陪老婆的时间寥寥无几,好在她知书达理,非常理解我的工作。” 正在说着,妻子李妍的电话打来:“老公,险情排除了吗?你要小心身体……”听马平说一切都好,险情也已控制住,李妍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她说,做为一名军嫂,必须无条件地支持丈夫的工作。(记者徐文 刘艳 黄华) [更多精彩,尽在安陆网 www.anluw.com]责任编辑:陈曦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