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获取相关服务
快捷登录入口 安陆论坛 安陆人才网(本地专业招聘平台) 安陆房产网 安陆信息网


网站改版升级中!

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03号

安陆网 新闻频道 微头条 查看内容

“孝感,我的第故乡,你早点好起来!”

2020-3-18 08:01| 发布者: 网站编辑刘霖旭| 查看: 305| 评论: 0|来自: 孝感日报

摘要: 黄子洋为患者加油。   黄子洋,34岁,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一位帅气的80后医生。他是一名中共党员,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

0-4-small.jpg
 

黄子洋为患者加油。
 

  黄子洋,34岁,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一位帅气的“80”后医生。他是一名中共党员,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2020年2月20日,作为重庆市第四批赴孝感支援队成员,踏上了来孝感抗击新冠肺炎的征程,2月24日进驻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其他医生一样,他轮流值班、抢救病人、采集核酸、医疗查房、心理安抚、开具医嘱等。
 

  下面,让我们通过黄子洋写下的饱含深情的日记,了解他在一线的战“疫”故事。
 

  2月24日

  孝感,一座温暖的空寂之城

  2月20日,我踏上了征程。在武汉天河机场下飞机后,发现机场空荡荡的,仿佛就只有我们这群红衣大军在机场穿梭。
 

  紧接着,大巴一路驶向目的地孝感。一路上通畅无比,窗外除了执勤的交警和监测点的医护人员,几乎看不到人烟。夜幕降临,不知不觉进入孝感城市中心,大楼里灯火通明,街道上却四下无人,更显得这座城市是那么的空寂,就像心肌梗死的血管,没有了血脉的流通。作为医生的我,这次是来给她治病,要打通她的“冠脉”,让她重获新生,脉动起来。
 

  随着车辆到达酒店,前面6辆警用摩托“品字”开道,两边的警察成队列,高喊“向重庆医疗队致敬”,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位医生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能站在前线感到骄傲。
 

  第二天清晨,除了起床闹钟声外,是窗外不停循环播放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健康宣教的广播。工作人员非常贴心,每天给我们提供可口的饭菜和各种生活物资。
 

  经过前期紧凑的各种培训,我们来到了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战场。医院领导给我们介绍的患者数据还是让人胆寒的,不大的院区整栋楼几乎住满了确诊患者。但是我没有畏惧,因为医生的职责告诉我,自己是来救死扶伤的,孝感人民给予的温暖,也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此时,我想起了鲁迅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月25日

  生日当天理成光头,两次写下请战书

  今天,央视《共同战“疫”》特别直播节目对我进行了长达近半小时的独家连线采访,内容有我写的两封请战书和自己的心愿等。
 

  第一次写请战书是1月22日,当时疫情形势很严峻,医院招募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人员。我深知,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特别高,心里还是感到很害怕的。但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冲锋在前。疫情开始后,我就一直在医院的发热门诊工作。工作过程中需要穿脱一些厚重的防护装备。头发长了工作起来很不方便,容易被感染,于是生日那天,我就把自己的头发理成光头了。
 

  第二封请战书是重庆市招募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其实,两次写请战书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写第一封请战书时,因为我们科室改成隔离病房,需要义无反顾地支持医院的工作。写第二封请战书的时候,我们医院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响应重庆市的号召,支援孝感、湖北的抗“疫”,这个时候我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家人虽然很担心,但他们都很支持我。
 

  采访中,当记者问我有什么愿望时,我想说的是,我对孝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我爸爸给我讲,几百年前祖辈都生活在湖北,黄家是从湖北孝感慢慢迁到重庆的。我的祖辈来自孝感,可以说,孝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医护人员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救治当地老百姓,我希望这个城市早一点好起来,早一点恢复正常。
 

  2月27日

  采集咽拭子,与病毒零距离!

  今天,是我正式来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的第四天。每天,我都面对着几十上百号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经过前几天的心理磨合,已经“习惯”了。我们支援队还没采集过确诊病人的咽拭子。昨天夜班后,听医院的一位老师说,今天会有病人采集咽拭子,作为将要接管他们病区的一名医生,我心里也清楚这意味着自己要直面新冠病毒。
 

  我穿上防护服,武装到牙齿后,再次进入隔离病区,每次跨入那一刻,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带我们的蔡老师采集两个患者后,就到我上场了,看着坐在面前的确诊患者,我心里特别复杂,激动、紧张、担心、恐惧,我尽力控制自己的心情,把所有念头抛之脑后。患者是第二次采集,我使用咽拭子同时擦拭其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患者咽喉有点敏感,受到刺激后,咳嗽了一下,但及时调整一下后,采集顺利完成。后来,患者向我表示感谢,她说,你是重庆来的黄子洋医生,我在网上看到过你写的文章,非常感谢你们大老远来救治我们。此时,我心里再次感到很温暖,我也祝福她早日康复。
 

  采集咽拭子对于医生来说是一次考验,是在与病毒零距离接触,风险性是其他操作都不能比的,但这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用咽拭子做枪,向着病毒发起总攻。
 

  3月9日

  抗“疫”,我有“安慰”大法!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很多医学人士对这句话都不陌生,却不知其来处。这是19世纪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这段铭言跨越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对于我这样一名长期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内科医生来说已经算深有体会,但这次来到孝感,面对新冠肺炎病人后,让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
 

  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战斗半月后,今天我们队转战到了新院区。老规矩,我和我们副队长飞哥两个男士“打头阵”,成为第一批进“红区”正式上班的医生。
 

  对于这块新“红区”是陌生的,但对于应该做的事情并不陌生。我一如既往地拿着查房表和核酸采集单,按着行进路线,走向病区的每个患者。前面查好6个后,我来到了211房门前,跟往常一样,轻敲房门三声。
 

  “请进”,里面的声音略显疲惫。我推开门进去后看到穿着羽绒服的中年男人,他正弯着腰坐在床头。我刚要开口,他就说了一句“医生,我这个病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好,再不好我就不想活了”。顿时,房间的空气变得凝固。我停顿了几秒后说:“方老师(化名),您好,您的病情从CT和血象,还有症状来看都比之前好多了,只是核酸有些反复,您要有信心!我来自重庆,来这里就是专门给您治疗的,我会一直陪着您,您的病情不好转,我就不离开孝感。”听到这里,他的双眼泛起了泪花,向我诉说了他的苦衷。
 

  原来方老师真的是一名老师,家中有个儿子念初中,老婆现在又病了在住院,由身体不好的丈母娘照顾着,年迈的父母在乡下,因为疫情又不能来陪伴。他担心儿子学习没人辅导,担心老婆病情加重,担心身体不好的丈母娘累倒,担心年迈的父母在乡下出什么事……这一切的一切都像几座大山一样无形地压在了他的心里。他说着,我听着,似乎变成他情绪倾斜的“垃圾桶”。但我却很高兴,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方老师由最开始的沮丧,变得开朗了起来,逐渐有了期待和希望。当我要离开的时候,他不停表示感谢,谢谢我们来自重庆支援的医生。
 

  其实,像方老师这种表现出沮丧、多虑,甚至抑郁的患者并不少见。对于这类病人我更多的是选择安慰、倾听、鼓励,让患者重拾信心。
 

  看着一个又一个病人痊愈离开,我心里倍感欣慰和骄傲,孝感这座城市也正在慢慢恢复生机。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滚蛋吧,新冠君!(记录黄子洋  记者李建新  整理)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0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