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记者闵丽萍 通讯员唐星星 聂鑫 “刚和你视频通话,你又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知道你是想我了,我也想你啊,我想亲你柔软的脸蛋,牵你可爱的小手,听你咿呀的声音,可是我要驻村啊!这是组织交给我的光荣而神圣的任务……” 12月24日晚上,云梦县义堂镇蔡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潘启明写给女儿的一封家书,在当地干部群众朋友圈里广泛传播。 12月26日,记者来到云梦县义堂镇蔡河村,走近扶贫干部潘启明,倾听家书背后感人的故事,感受一名党员干部对事业的忠诚。 第一封:什么是热爱 “你在城里长大,不愁吃不愁穿,不知道农村还有很多贫困户,爸爸要做的就是帮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18年4月1日晚 “我从农村走出来,喝府河的水长大,这次驻的蔡河村就在府河边,我熟悉那里的乡土人情,而且我会洗衣做饭,‘五天四夜’完全没问题。”2018年3月下旬,云梦县人民法院干警潘启明主动找分管扶贫的副院长蔡火林请缨,希望去驻村扶贫。 1个多月前,潘启明出差到上海,这一去就是5天,为了早日完成工作,他晚上准备案卷材料,白天办案,马不停蹄。出差到第3天时,四岁的女儿因急性肺炎住院,一个劲儿地哭着喊着要爸爸、要爸爸,虽然很担心不安,但工作在身的潘启明只能通过电话安抚女儿:“乖女儿好好治疗,爸爸回来后就不离开你了。” 提起女儿,潘启明眼中流露出不舍和愧疚,他说:“孩子毕竟还太小,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但是他知道,脱贫攻坚工作更需要年轻人,他要给女儿做一个榜样,驻义堂镇蔡河村的第一天晚上,他就给女儿写信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第二封:什么是责任 “爸爸刚忙成了一件大事,迫不及待想和你分享。我们引进的50亩蔬菜大棚已经建成了,远远望去,一个个大棚就像白色的巨人……这50亩蔬菜大棚能够为村里创收1万多元……你不知道村里马上修路,但资金还有缺口,爸爸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赶在过年前完工,让大家走上新路……” ——2019年11月6日 蔡河村贫困户蔡勤春逢人便夸:“多亏了潘书记,让我家彻底告别了贫困。”今年年初,蔡勤春中风后,从武汉某建筑工地的门房保安岗位上离职,身体逐渐好转,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陷入窘迫。潘启明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后,经过反复申报,为他安排了村级公益性岗位工作。见蔡勤春家门前场地宽阔,在潘启明的帮助下,他又养殖了200只土鸡,当年就增收1万多元。 解决了贫困户的问题,潘启明又想着村集体收入的问题,蔡河村长期以来缺少村集体收入,遇到修路、打井等公益事项,除了坐等上级拨款,村集体根本拿不出钱来。 今年6月上旬,为了充分利用蔡河村土壤适合种植蔬菜的有利条件,潘启明联系本村在北京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蔡勤宇,将其引回村投资建设蔬菜大棚。11月6日,他迫不及待地写信告诉女儿:“这50亩蔬菜大棚能够为村里创收1万多元,而且明年会再建50亩。” 近两年来,在潘启明的带领下,修村湾路3条,修桥1座,主要路面都安装了路灯,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修整塘堰9口,新修机井1口。不少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在村子里,‘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相信未来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三封:什么是执着 “有爷爷、奶奶在,我不用担心你的吃饭、穿衣,妈妈经常加班,我有点担心你的学习,作业做完了么,英语有没有复习,别的小朋友在班级群里发读课文的语音,可是爷爷、奶奶不会用微信,你的没有发,你都会读么?” ——2019年12月24日晚 2004年7月,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潘启明正值青春年华,他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去北上广闯荡,而选择回到了家乡当一名法院干警。 在蔡河村工作近两年,一个星期有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村民们早都把他当成自家人,一看到潘启明就会主动迎上去打招呼,拉家常,为他端茶送水。面对村民们的信赖和热情,潘启明反倒不好意思地说道:“非常感激蔡河村人这两年的关照,蔡河村还不够富裕,我做得还不够。” 除了工作,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让他牵挂于心的便是年迈的父母、辛劳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 2018年6月,他父亲腰椎滑脱,需要手术矫正。手术当天,他只请了半天假,手术结束后,他将父亲托付给哥哥姐姐,下午立马赶回村里忙工作。 今年12月24日,女儿打电话向他诉苦:“别的小朋友每天都有爸爸辅导功课,买好吃的,而我没有。”跟女儿通完电话后,潘启明心里满是愧疚,当晚他又给女儿写下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这样写道:“我知道相比别人的爸爸,我陪你少了些,等爸爸完成扶贫工作,回来都给你补上。” 为了填补对女儿陪伴的缺少,驻村以来的每个周末,只要能回家,他都尽可能地多陪陪女儿,多帮妻子分担家务,照顾老人。 义堂镇党委副书记张双平说:“在关爱家庭与忠诚事业的天平上,他用更多的努力和付出平衡着双肩的责任,他用更多的坚韧和执着诠释着党性的坚强。” 记者手记: 扶贫家书寄深情 能为老乡做点事,就值得;远离家人的坚守,也幸福。 以纸笔为媒,以书信为介。扶贫干部潘启明的扶贫家书,以真情发心声,感人至深。 作为一名父亲,用写家书的传统方式,与女儿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这一封封家书,饱含着浓浓的情和爱,是对至亲至爱最温暖的守候,必将成为女儿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用写家书的方式,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忠诚与担当,对人民的责任和热爱。这一封封家书,是无声而响亮的铮铮誓言,其情切切、其意拳拳,必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强大“精神力量”。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