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有一句老话叫做行行出状元,我们关注的金蓝领各个都是所在领域里的状元,他们很多人长期坚守在极其艰苦却又不平凡的岗位上,一守就是十年甚至几十年。而且他们坚守的并非是绚丽的舞台,往往都是无人知晓的角落。 今天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给大家介绍穿梭在钢铁世界里的两个状元,他们用一把焊枪剪裁缝补钢板,编织出桥梁和城市建筑的钢筋铁骨,绣出了大地上最美的图画。 博士生拜农民工为师 只为学习焊接技术 在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焊培中心的车间里,拿着焊枪的这名男子名叫毛琪钦,今年40岁,他做焊工已经有了22年之久。1995年,18岁的毛琪钦技校毕业离开浙江农村到上海打工,那时候,他作为一个外来农民工,诚惶诚恐,满怀一种漂泊感。 ![]() 上海宝冶集团焊工 毛琪钦:自己也没有技术,感觉完全是外来人员,很难融入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感觉。 但这一点毛琪钦并不在意,当初学习电焊专业本来就只是为了好找工作。由于电焊工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还容易吸入粉尘,灼伤眼睛和人体,很多务工人员都不愿意干。 但对于从浙江偏僻山村来的毛琪钦来说,本来就没有技术,能在上海找到一份焊接工作就非常知足了。他当初计划着打几年工攒点钱就会浙江老家去。然而,打工20年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颇为轰动的新闻,2015年,上海宝冶集团总共成立了12个技术创新工作室,毛琪钦焊接创新工作室是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种规格在上海市是空前的。作为一个外来农民工,怎么会享有如此待遇呢? 上海宝冶集团企业文化部门主管 潘柏佺:毛琪钦作为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技术蓝领,他对工作的专注,对于自己技能的精益求精,很好诠释了工匠精神。 做焊工22年,毛琪钦凭着一身绝技过关斩将:先后获得了全国冶金建设行业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2005年度“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还被聘为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并在2016年10月被上海市总工会被命名为首届“上海工匠”称号。他的工资待遇已经比肩高级工程师。 [安陆网新闻中心 www.anluw.com]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