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  泰元门北侧紧贴着一排低矮的砖房,几道线缆从上空穿过  泰元门的门洞内还剩下两户人家,公园称对方持有房产证  广利门的墙皮大面积脱落,形成的反差好似一张地图 法制晚报讯(记者 崔毅飞) 年久失修、外表破旧……这似乎与身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坛并不匹配。近日,《法制晚报》记者探访发现,天坛的重要文物遗存、两座有487年历史的坛门——泰元门和广利门,因长年缺乏修缮,古建筑外表残旧不堪,门洞长年被民居和库房占用,与天坛其他的古建筑保护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今天上午,天坛公园文物科工作人员称,泰元门现在还被两户人家占用,不清楚何时能开始修缮。园方刚刚将广利门收回,已经报批准备修缮,但估计今年不会动工。 保存现状 泰元门被民居占用 脊兽多已无存 从天坛公园南门进入,前行十余米后东行至路尽头,矗立着一座被封死的门楼,天坛公园的平面图显示其为“泰元门”。这是一座东西向的侧门,由于最初的门洞被封,游人只能看到泰元门的西面,以及红墙上三个券门的轮廓。想一睹泰元门东侧,须绕道公园外,而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因贴着古墙修建了一座小砖院,让泰元门的东面难以实施修缮。东墙看上去残破不堪,门楼坡顶的瓦砾间长出荒草,脊兽(殿宇屋顶的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多已无存,脱落的红墙皮好像一处处伤疤,明代青砖及其戳记(记录烧至年代和制作人的印记)裸露在外。古墙上不乏架电线打的铁钉,空调室外机就挂在古墙上。 门洞被小院里的建筑封堵,三个门洞有两个被改造成了民居。这座小院门上挂着铁牌“天坛东路49号院”,院内居住着三两户人家,看到有人拍照并未进行阻拦,但也不愿多谈。 2006年出版的《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天坛志》记载,天坛南部圜丘坛有四座天门(坛门),分列于祭坛的东南西北,东为泰元门,南为昭亨门,西为广利门,北为成贞门,取意《易·乾》中“乾,元亨利贞”。四门皆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泰元门为圜丘东天门,在圜丘东南一里许,明隆庆元年(1567年)归于沉寂、长期闲置。1977年,天坛公园管理处将之封闭,三孔拱券皆成为民居。 据史志记载,泰元门的门洞成为居所,至少已有40年。《天坛志》记载,由于历史原因,天坛多处古建被外单位占用或租用。古建筑长期被占他用,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均无从体现,文物资源被极大的浪费。 [安陆网新闻中心 www.anluw.com]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