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16日电(记者刘杰)“汉代长城资源”“唐代长城资源南线”“唐代长城资源北线”……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工作人员利用科技手段,将200多座古烽燧、戍堡连成了一条条长城资源分布线,复原出新疆古代长城“样貌”,通过这一立体空间数字模型还可看出丝绸古道及其分支的具体走向。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员于丽君介绍,科研人员利用地形数据、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摄影测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与仿真等技术,已经实现新疆境内200多处烽燧、戍堡、长城遗址点的复原。通过空间数字模型不仅能清楚地看到每座长城遗迹的特征、面貌及其周围地势环境,还能看出部分长城在新疆境内的走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李军表示,过去,人们总以为新疆没有长城,但其实从战国时期到汉代,根据地理位置的战略作用及环境,人们已经开始修建呈点状、片状分布的烽燧、戍堡、驿站等,它们是内地长城的延续,起着保卫边疆和丝绸之路畅通的作用。 李军说,新疆的长城资源印证了中原王朝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理,长城遗迹沿着古丝绸之路沿线分布,曾起到传递信号、防御攻守、保持政令畅通、为丝路商旅提供食宿和保护等作用。对长城遗迹的复原,不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长城的分布,也为古丝绸之路及其分支的具体走向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与内地长城不同,新疆境内的长城没有全部用实体墙来修筑,而是在交通要道、关隘、河流沿岸等处,修建烽燧、戍堡等。新疆的长城遗迹多修筑于汉代、唐代和清代。目前,新疆境内经国家认定的长城共有212处。 [安陆网新闻中心 www.anluw.com] |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