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获取相关服务
快捷登录入口 安陆论坛 安陆人才网(本地专业招聘平台) 安陆房产网 安陆信息网


网站改版升级中!

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03号

新闻频道› 社会观察

甘肃乞丐村今昔转变:去年全年无人外出乞讨

2017-2-14 13:50| 发布者: 安陆网| 查看: 793|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网

摘要: 2017年2月5日,春节期间的甘肃岷县小寨村。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钊 摄 中国青年网岷县2月13日电 (记者 孙钊 通讯员 党世发) 春节还未远去,甘肃岷县小寨村临街的商铺门前还摆放着颜色喜庆的年货。这座位于甘肃南部群山 ...

2017年2月5日,春节期间的甘肃岷县小寨村。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钊 摄

中国青年网岷县2月13日电 (记者 孙钊 通讯员 党世发) 春节还未远去,甘肃岷县小寨村临街的商铺门前还摆放着颜色喜庆的年货。这座位于甘肃南部群山之中的村庄,依旧在安静之中享受着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

这样的安静祥和,在数年前的小寨村并不多见。曾经,村口那条毗邻着河流的乡村公路,远远地牵着几十公里外的岷县县城,迎来送往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随后,“中国第一乞丐村”村民靠“乞讨致富”的舆论从四面八方席卷了这座原本远离喧嚣的村庄。

时至今日,“乞丐村”这顶被外界扣上的帽子,依旧让小寨村乃至整个岷县感到压力巨大,尽管“笑贫不笑乞”的认识早已从普通村民的认识中彻底逆转。

不愿回首的过去:小寨人的敏感与尊严

李尕猴在家中,其子李玉平为小寨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 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钊 摄  李尕猴,小寨村的名人。在小寨村内,人们对那些寻找李尕猴的陌生面孔早已经见怪不怪,“哦,你们是来采访尕猴的。”

在村庄内一座普通的民房中,中国青年网记者见到了李尕猴。他的成名与小寨村的“成名”大相径庭。这一切的原因都来自于他的儿子李玉平,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李尕猴回忆曾经带着年仅6、7岁的孩子在成都流浪的生活,感慨颇多。他坦诚告诉记者,在30年前,乞讨的确是来钱很快的办法,“那时候要钱要美了,都是一分钱、两分钱的要,一天能要上20多块钱。”

但是,带着孩子外出流浪,在李尕猴看来的确对不起孩子,“玉平的年纪小,他就坐在公园里,我拉二胡,娃娃问别人要钱。看着娃娃在外边乞讨,心里也很心疼,遇见脾气不好的,骂一句、踢一脚也有。”

李尕猴将自己外出乞讨的理由归结为“生活贫苦、没有经济来源”。当他的儿子李玉平第一次提出要去上学时候,李尕猴最终还是做出了供孩子上学的决定,“读书改变命运,不读书一辈子没有好影响。出去乞讨,给自己丢脸、给国家丢脸。”

十几年前,小寨乞讨之风最盛的时期,多数人外出乞讨并不是为了糊口,而是为了致富。李尕猴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在外乞讨的人员有很多都是骗人的,“胳膊本来好着呢,用纱布一包,挂在脖子上,就说给点钱、给点钱。有的人说自己的腿不好,趴在地上要钱,这样的情况原来很多。现在乞讨的人基本上没有了,都改变了。”

2005年,李尕猴的儿子李玉平在小寨中学的校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致全乡中小学生的一封信———别跪了,小寨人,站起来》的文章,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而彼时的李玉平,已经在是在校读大二的学生了。

李玉平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每年他都会抽空回家,发现村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们的意识观念也上去了。”

[安陆网新闻中心 www.anluw.com]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0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