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获取相关服务
快捷登录入口 安陆论坛 安陆人才网(本地专业招聘平台) 安陆房产网 安陆信息网


网站改版升级中!

Copyright © 2009-2022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03号

新闻频道› 社会观察

市民听信偏方生吞鱼胆清火 火没降下来险丧命

2016-12-21 19:03| 发布者: 安陆网| 查看: 1086| 评论: 0|来自: 钱江晚报

摘要: 在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言,称吃蛇胆和鱼胆可以明目和清火。前不久,宁波北仑的谢先生听信了这个传言,独自吃了一条草鱼的鱼胆,结果险些丧命。 昨天下午,记者从北仑区人民医院了解到,生鱼胆中含有多种毒素,即使吃 ...

在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言,称吃蛇胆和鱼胆可以明目和清火。前不久,宁波北仑的谢先生听信了这个传言,独自吃了一条草鱼的鱼胆,结果险些丧命。

昨天下午,记者从北仑区人民医院了解到,生鱼胆中含有多种毒素,即使吃的量很少也可能导致中毒。其中一种叫做“胆汁酸”的毒素,严重到可以危及生命。此外,鱼胆中含有的毒素非常耐高温,不论生吞、煮熟或者泡酒喝,都不会被破坏。

吃了草鱼的鱼胆

男子肝功能出现损害

谢先生今年40多岁,在宁波北仑已经做了多年生意。近段时间,他感觉自己体内火气很旺,就想吃点什么来清清火。他忽然想起,常听人说鱼胆清热解毒,还可以明目。

当天中午,谢先生从菜市场里买来了一条草鱼,并取出鱼胆,小心翼翼地将鱼胆整个儿地泡在白酒里,一口吞下。然而,自鱼胆吞下之后,谢先生就隐隐感到不对劲,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的症状。虽然频频跑厕所,但他以为那只是肠胃不适,就随便吃了点药。

没想到,接下去两三天谢先生仍然呕吐腹泻不止。他赶紧去旁边的诊所又开了药,但是效果甚微。

这时候,来家里做客的邻居告诉他,听说有人吃鱼胆中毒了。谢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可能也是和吃鱼胆有关。

当天晚上,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北仑区人民医院。经检查,谢先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正常人的肝酶是40至50U/L,而他的肝酶则已超过2000U/L,同时还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之后,谢先生就被送入ICU抢救。经过紧急抢救,当晚谢先生转危为安,并转入该院肾内科病房继续住院治疗。

鱼胆胆汁所含生物毒素耐高温

医生建议禁食鱼胆

昨天下午,北仑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吴复泉告诉记者,谢先生已经住院治疗两周,目前,他的各项体征较稳定,但还需要隔天进行血液滤过治疗。

那么,谢先生的病状是否与他食用的鱼胆有关呢?

吴复泉医生表示,鱼胆的确为苦寒之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清热明目和退翳消肿。还有人认为鱼胆可以止咳平喘。因此,一些患有眼病或视力不佳的人,以及一些哮喘病患者就希望通过服用鱼胆来治愈自己的疾病。

实际上,中医以动物胆汁入药时,计量都非常小。而对于一般人来说,食用一只二斤重草鱼的鱼胆就可使人中毒。有研究表明,若是食用一只七斤重以上的草鱼的鱼胆,会使人有生命危险。

吴医生说,鱼胆本是鱼类的解毒器官,胆汁中含有极强的毒素,能损害人体肝、肾器官,使其变性坏死。同时,也能损伤人体脑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重则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食用鱼胆后,患者中毒的程度一般与摄入鱼胆多少有关,鱼的种类、饲养环境不同毒素浓度也会不同。鱼胆中毒发病快,首先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重者可有神经麻痹、昏迷、抽搐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会出现肝肾损伤引发心衰直至死亡。

那么,我们究竟应不应该吃鱼胆?应该怎么吃?

对此,吴医生肯定地告诉记者,最好所有鱼胆都不要吃。“我们并不能肯定哪些鱼类的鱼胆有毒,哪些没毒。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市场上一些常见的鱼类的鱼胆都是有毒的,比如青鱼、草鱼、白鲢、鲈鱼、鲤鱼等。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都不吃为好。”此外,鱼胆胆汁中含有的生物毒素耐高温,不论生吞、煮熟或者泡酒喝,都不会被破坏。

在此,吴医生提醒市民,目前市场上能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作用的可替代药物有很多,大家还是不要一味地相信偏方以及祖传秘制。如若存在怀疑,请在使用“传说中的偏方”之前,多咨询权威专家。本报记者 朱依琼 通讯员 叶飘

[安陆网新闻中心 www.anluw.com]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免责申明|手机客户端|在线排版|小黑屋|Archiver|Sitemap|重庆论坛|

免责声明:安陆网(www.anluw.com)转载第三方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暨安陆网论坛(bbs.anluw.com)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09-2020 安陆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4016734号-3 )

鄂公网安备 42011702000003号

返回顶部